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初到怒江,我院第三批国家医疗队的队员们,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临床工作中去。即使在举国欢庆的十一长假里,队员们仍然坚守在一线,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方式来为祖国母亲庆生。
医疗队里的徐金锴大夫,来自我院普外科,五官轮廓如雕塑般棱角分明,冷峻少言,多年的手术台生涯,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成熟稳健的气场。入科第一天的查房时,遇到了一位即将推进手术室的患者。
这是一位44岁的傈僳族妇女,因为胃梗阻,后被确诊为胃癌,影像学检查提示癌细胞转移可能,属于恶性肿瘤晚期,当地医生判断不能切除,和家属沟通后,决定在当天上午做个单纯解决梗阻的胃肠吻合手术。这样的手术方案无疑是安全有效的,但从肿瘤治疗而言,这也就意味着妥协与放弃。
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最为谨慎稳妥的决策。仔细的询问,全面的查体以及复习阅片,结合患者意愿和医院条件,徐大夫最终确定手术的目标,应该以切除肿瘤而非姑息保守。随即和患者及当地医生充分交换诊疗意见后,暂停当日手术,为切除肿瘤积极做好围术期准备。在高山峡谷的怒江州,缺乏吻合器、切割闭合期等胃肠外科手术常用的手术器械,唯有依靠一双灵巧的中国手,去吻合,去修复,去创造。等待徐大夫的无疑是一场硬战!
10月5日上午手术开始,开局比预想的要好,腹盆腔没有播散转移,肝脏内有转移。但随着手术一步步推进,困难接踵而至:肿瘤位于胃窦部,最大径约6cm,巨大的瘤体已穿透胃壁,和周围的淋巴、胰腺头部融为一体!何去何从?切还是不切?在手术室内几乎所有人的内心都已放弃,唯有徐大夫的眼神依然深邃冷静,宛若船长,有条不紊的调动着手头所有资源,带领大家驶向希望的港湾。解剖,再解剖,精细的分离,仔细的止血。当把一切归置停当,一台精准的远端胃切除术也就水到渠成了。减瘤成功即是生的希望!
首战告捷!手术室的同事羡慕他对手术解剖的熟练,以及那双修长灵动的双手。徐大夫借机结合这位患者的治疗经过,在手术室内为当地医生进行了一场鲜活生动的CBL教学。他从最初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依据直到手术操作技巧,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将一种高超的大局观讲解的酣畅淋漓。最后,他跳出这个孤立的病例,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出决策。无论是手术前的治疗决策,还是手术台上的操作决策,对疾病对患者以及对生命的认可理解,是正确决策的关键。相对于手术技巧,这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磨砺。”
郎景和院士曾说过:“一个成功的手术,决策占75%,技巧占25%,人们可能更在意技术,年轻医生也可能更注重技巧,这些固然都没有错,但关键仍然是临床决策,医学不是纯科学,临床不是纯技术”。 科学的临床决策,是一个从学习临床诊断学开始,毕生努力的漫长过程,也是值得每一位临床医生倾毕生精力去追求、探索的最高境界。包括徐金锴大夫在内的巡回医疗队队员们,他们就是这样,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用心用情的来感染、带动并影响着当地的医生们。
怒江州巡回医疗工作,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