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我院Malgorzata A. Garstka教授与荷兰莱顿大学学者合作发现了MHC I类分子多聚物的新型组装方式,可以应用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大量检测

时间:2018-06-19   作者:科研中心实验室 吕依宣   责编:傅媛馨     来源:     阅读:

QQ截图20180619092731_副本.jpg

图1 MHC I 多聚物在温度触发下交换抗原肽。这些多聚体可以被

立即用于染色T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Juimstra_Garstka等,JEM2018,图形摘要)

MHC多聚体技术已被开发用于感染、自身免疫和癌症中T细胞的检测、分离和鉴定,但其合成的复杂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Malgorzata A. Garstka教授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学者的合作研发了一种MHC I类分子多聚体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温度来介导抗原肽交换,使其制备过程更为简单、快速、灵活、有效。该成果发表于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EM文章的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40271/)

文章中设计了HLA-A*0201和H-2Kb两种条件肽,在低温下形成稳定的肽-MHC-I复合物,当暴露于高温时解离。所得到的条件MHC-I络合物,无论单独或联合使用短时间内,都可以迅速加载所选择的肽而不需要额外的处理。他们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后,用该方法制备的MHC多聚体成功监测了病毒特异性的CD8+ T细胞,从而证明了这种技术的价值。相较于应用传统技术或者是紫外光介导的MHC多聚体技术,温度介导技术更有效、快速、省时。

现在,该技术在Garstka教授的实验室中的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HC I等位基因设计条件配体,用于发现和研究T细胞应答。

图2_副本.jpg

图2.Garstka教授在指导团队成员使用流式细胞仪

Malgorzata A Garstka教授,1979年11月生于波兰罗兹省,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所研究的领域为分子免疫学。2007年获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而后分别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荷兰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Garstka教授还是荷兰免疫学会(Dutch Society for Immunology),德国细胞生物学会(Germ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德国生化与分子学会(Germ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的成员。来到中国后,高霞教授被聘西安交通大学“青拔”A类教授。

Malgorzata A Garstka教授在一系列国际知名杂志,包括Cell, JEM,EMBO J, PNAS, Small, J Immunol., FASEBJ上发表过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6篇高影响因子文章,总影响因子达100分以上,文章被引用达600多次。

图3_副本.jpg

图3. Garstka教授课题组成员(左起:刘云柯,张蕾,Malgorzata A. Garstka,刘珊,吕依宣,Barath Vaj)

Garstka教授正在研究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与正常人的的免疫系统和自身免疫反应情况。她研究小组的目标是了解T1DM中MHCI抗原的表达机制,并开发MHCI型多聚体技术应用于T1DM诊断中。如果你是一个积极而勤奋的人,想加入Garstka教授的团队,请将你的简历和简短的自荐信发送给邮箱m.garstka@xjtu.edu.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