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急诊科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例溺水患者

时间:2017-08-07   作者:急诊科 邬媛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2017年07月25日18时20分左右,一名21岁男性溺水患者由外院转入我科。患者在来院6小时前发生溺水,溺水时长约10分钟,被救起时已呼吸心跳停止,现场予以心肺复苏等急救后转入外院,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后效果不佳,遂由120紧急转入我科。

来院时患者呈中度昏迷,心电监护示心率160次/分、血压80/51mmHg(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呼吸频率37次/分、血氧饱和度72%(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FiO2100%,PEEP 10cmH20,PSV 23cmH20),床旁血气分析提示PO2 40mmHg,Lac >10mmol/L。值班医生接诊后立即评估病情、启动绿色通道救治程序、并积极抢救治疗,经评估,考虑该患者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病情极危重、传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具备应用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体外膜肺氧和)技术指征,遂立即向科主任裴红红教授汇报、启动急诊科ECMO团队救治程序。得知情况后,裴主任第一时间赶到抢救间,向患者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应用包括ECMO及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持续肾替代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指征及可能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将患者收住急诊ICU。急诊科ECMO救治团队在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从家中赶到医院,在裴红红主任的率领下紧急启动ECMO救治程序。

0807_3.jpg

0807_6.jpg

经过ECMO团队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但持续维持有效的ECMO+CRRT运转,是对科室医护团队配合协调能力的考验,是对科室医护团队危重症患者监护与处置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医院临床多学科(包括检验、影像、心内、呼吸等科室)协作能力的考验。在急诊ICU规范有序的医护团队合作下、在临床多科室的共同协作下,联合应用ECMO+CRRT技术40小时后,患者渡过炎症因子打击高峰期、肺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氧和指数明显好转,予以尝试ECMO脱机(停止ECMO系统供氧、保持ECMO机器运转)后患者在单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能够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及氧和,ECMO救治团队经过仔细讨论、分析后认为患者病情允许脱机、拔除深静脉置管。ECMO下机后,患者病情平稳,继续在急诊ICU进行后续监护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顺利转入急诊普通病房,且未遗留明显后遗症,拟于今日出院。

0807_1.jpg

近年来,急诊科在裴红红主任带领下充分进行亚专业组建设,成立了包括ECMO救治团队、心肺脑复苏团队、CRRT团队在内的多个亚组,并将组员先后派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培训学习,初步具备了有我院特色的急诊科救治梯队。成熟应用ECMO技术是目前重症医学领域最高尖救治能力的体现之一,该患者是我科独立开展、成功救治的第一例,标志着我科ECMO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也标志着我科危重症救治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加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其病死率相当高。

ECMO的原理是将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器氧合后再用血泵将血液灌入体内。临床上主要包括V-V ECMO和V-A ECMO,主要用于可逆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的支持治疗,能使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避免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以及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同时,也能使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全身循环灌注,为心肺功能恢复或心肺移植赢得时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