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医路艰辛,同志还需努力——从天坛会议传出的正能量

时间:2016-06-28   作者:神经内科 张桂莲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每年一届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已成功落下帷幕,而这次会议对医界的影响仍在继续,尤其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16年6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接受来自全球世界顶级专家的授课,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的全方位新进展,专业知识方面的受益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会场上一位老者的身影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而我荣幸的用手机拍摄了这令整个医界疯传、引用,24小时内点击率超过6万多的照片。健康报、医疗卫生期刊等各大医界报刊、拥有6000多名神经内科医师的微信病例讨论群-李神经会诊中心,天坛会议快报等分别以“楼梯教授”、"低调的资态,高贵的学者"等引用了该照片。那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能够引起如今司空见惯的人们的极大兴趣,它就是关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85岁饶明俐教授席地而坐在本届天坛会议介入会场听讲座的照片。

图片1.png

饶教授在介入分会场席地而坐认真听讲

事件发生在6月24日下午约1点半国家会议中心的3楼报告厅。我本来是准备参加下午2点的神经介入论坛会,由于今年天坛会参会者已超过万人,场场人员爆满,真是一座难求。所以,为了下午听课能有个座位,我就提前来到会场。这时,本应该的午休、吃饭时间,而这里卫星会还在火热进行中,大部分人还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也有边吃饭边听讲者,还有少部分终于累得打小盹者(注:此时会议已连续进行了近6小时,而且下午的正式会议安排还有连续4小时)。由于人山人海,要想站稳都很困难,我不得不站靠在楼梯口,一边听讲,一边环视着周围有无虚席。就在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过道楼梯上,静静的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她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讲,还时不时边听边写。仔细端详,我忽然认出了这位老人,她正是神经病学界大名鼎鼎的吉林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科饶明俐教授,顿时,我感动地眼角湿润。或许由于她身材单薄,又悄悄的坐下,或许旁边听课的人太专心,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她。

当卫星会议结束,我走上前去和她打招呼,告诉她这是介入分会场,我想也许她走错了,然而,她的答复更让我震惊和感动,“我就是来听介入讲座的,因为我们今年有好多个患者都从介入手术中获益”,顿时,我几乎热泪盈眶,看来我们这些神经介入工作者的付出不但得到患者的认可,得到老前辈们的认可更是难能可贵。我被老教授紧跟医学前沿、及时更新知识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同时,为医者的从医之路而心酸。我当即要求与饶教授并排席地而坐留张合影,而她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这个小生后辈的请求,而且笑得如此灿烂,看不出一点疲惫或不满。随后,我把她扶到会场第二排,有个小伙立即给她让了坐,我和小伙就席地而坐在她身旁。我随即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一感人的照片,并留言“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坐过道阶梯在天坛会议听讲座,我们后辈岂敢懈怠?”。当大会主席缪中荣教授从我微信中得知饶教授在现场时,当场宣布全场掌声欢迎饶教授的到来,并邀请她前排就坐,而老人婉言谢绝。这场学术年会,云集了业界众多精英专家学者,但作为会议的特邀嘉宾,全国医科院校《神经病学》第一版教材的主编,吉大现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今年已经85岁的饶明俐教授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在场的不少讲者、主持者都是她的学生,参会者更是许多人都受到过她的指导,而她竟悄悄地席地而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听讲,生怕给别人一点点麻烦。

图片2.png

张桂莲与饶教授席地而坐的合影

图片6.png

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分会场的一幕

“一座山峰一样的人物,在85岁的高龄,默默在会场角落席地而坐,认真学习前沿知识”。有人感慨道:“做为一名神经病学界的老前辈,耄耋之年仍不辍学习,饶教授集众多殊荣于一身却谦卑的蜷坐在狭窄的过道里,瘦弱的身材下折射出无限伟岸和强大。成熟的稻穗低垂下头,空瘪的杂草趾高气扬。”老前辈们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知识本身,是学习、是追求、是坚持、是不懈、是谦卑、是友善、是无尽的思索和敬仰。从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从这张照片的点击、查看、引用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医者对饶前辈的敬仰,也看到了神经介入事业未来的信心与希望,也看到全社会对正能量的渴求。

饶明俐前辈的这种精心治学、勤学不缀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医者,虽然医路艰辛,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发扬饶前辈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认真践行党中央“两学一做”精神,潜心钻研,就能够不断攻克更多疑难杂症,就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我们的科室、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饶明俐教授简介: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1966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研究生毕业。现任吉林大学一院神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吉林省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神经内科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顾问、东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交流协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推荐名医、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神经病理学会会员、国家脑血管病专家组成员、《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总编及20余份杂志顾问、编委或特约编委。1983~1994年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

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吉林省英才奖,1999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被评为“长春名医”,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她的名字和成果,已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1996)、美国ABI《500名有影响的领导人-Five Hundered Leaders of Influence》(1996)及《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等20余部名人辞典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