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和敬意。文中的“她”是我认识的一位“熟人”,一位经我介绍入住普通外科的患者。)
“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这是我近两年常对周围同事、朋友说的一句话。她命运坎坷,原来只是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在她身上重现,7岁时她成了孤儿,对于童年,除了“苦”、除了“痛”她几乎没有别的记忆。
十多年前因为机缘巧合,她只身从河北邯郸来到西安,由于小时候受了太多太多的苦,她的性格变得异常要强。在西安工作的这么多年,她从没有放弃过任何可能的拼搏机会,考研、考博、考国际会计注册证……除了工作,她一直在学习、奋进的路上,以至于年过三十仍孤身一人。
厄运于2012年3月再次降临到她身上,她被诊断为直肠癌中晚期,犹如晴天霹雳,恐惧、否认、痛苦、绝望,她在心底追问: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也深深同情她的命运多舛,介绍她住进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病房。她没有家人,没有陪人,当大家得知她是一个苦命的孤儿时,她的手术、麻醉、围术期的护理有了与别的患者不同的待遇,她的周围多了一群特殊的亲人——医务人员,他们中有党员,有她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也有自愿加入爱心传递的其他医护人员,她在多次住院过程中均受到百般呵护。
漫漫的癌症化疗路开始了,她的主管医生孙小力老师和马双余教授为她开启了常年24小时的绿色通道,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正常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她有任何的难受和不适,随时都可以打电话咨询或就医。“你又住院了?”“是的,您不用操心,杨荔姐姐已给我安排好了!”“你要我帮忙吗?”“不用,我去找张莉姐姐!”这是我们这几年时常在电话里的对话。王姐、孟姐、孙姐、段护士长、李护士长、李医生……这些普通外科的医护人员,好多人都成了她的熟人,在她的心中俨如亲人,她再也不用找我这个熟人了。
2014年元月,化疗刚刚结束,她被查出肝、肺转移,看到结果心里的恐惧可想而知。作为医务人员,心里非常清楚做介入已无济于事,但她毕竟不学医,为了燃起她对生存的希望和信心,主管她的医护团队商量后决定象征性地给予介入治疗,并告诉她效果非常不错,也算是给她心里安慰。在一次聊天中,她难过地告诉杨荔护士长,从小到大她哪里都没有去过,如果就这样走了岂不太遗憾,她还没有见过大海。杨荔护士长,这名共产党员、从事爱的奉献的护理工作者,面对这么不幸的孩子,虽然已临近春节,想都没有多想,安排好科室工作,利用自己的年休假陪同她一起去了趟海南,让大海第一次拥抱了她,圆了一个苦命孩子的梦!
“死神”慢慢逼近了,当癌痛一次次折磨得她痛不欲生的时候,交大二院普通外科的医护人员再次成了她人生路上最亲最亲的亲人。我一直在担心、纠结和迷惑,没有家人,她的后事该怎么办?当最后时刻我到病房看她时,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也是最最让我感动的。杨荔护士长、张莉老师为她请了贴心的陪护、帮她联系到一位可以签署委托书的朋友、为她选择适合她的最后一身衣服、找来律师为她公证遗嘱… …等等等等。普通外科的护理姐妹们,下班了常常顾不上回家而轮流陪护在她身旁,鼓励她、安慰她,陪她聊天,分散癌痛带来的痛苦,陪她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我没有家,普外科病房就是我的家。”“我虽然不幸,但我是一个幸运的病人,遇到这么多好心的医护人员,他们给了我亲人般的关爱与呵护,所以我又是最幸运的人。” “她们都对我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好感激他们,这几年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我没有遗憾了,谢谢亲人们!”这是她在弥留之际发自内心的告白。
她穿着一身合适的衣服走了,带着交大二院普通科外科医护人员满满的爱、浓浓的情于2015年5月安然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