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会议现场
副院长高亚教授主持会议
医务部李小鹏主任
血液内科张王刚教授
重症医学科王国恩主任
检验科王香玲主任
病理科杨军主任
根据医务部年初工作计划, 4月17日下午在科研楼会议室由高亚副院长主持召开了2015年第一期临床病理讨论会。参加此次讨论会的有医务部李小鹏主任、杨龙副主任、徐尔迪副主任,血液内科张王刚教授,重症医学科王国恩主任,消化内科戴社教教授,影像科齐乃新教授,检验科王香玲主任,病理科杨军主任,药学部王娜副主任药师以及全院各临床科室的住院总医师和部分青年医师代表。
结合去年成功举办此类讨论会的经验,此次在遴选病例时强调多学科参与,在邀请点评专家时,特意请来与临床诊疗工作息息相关的各医技科室专家,跳出临床医师的固定思维,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会上高亚副院长提出了举办临床病理讨论会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在于通过对临床诊疗过程、病理学、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讨论,加强青年医师尤其是身负重任、强化训练的住院总医师临床能力与病理、病理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的结合,快速提高临床思维及临床诊疗水平,特别在提高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方面意义重大。临床病理讨论会始创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目前国内外顶尖医院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临床病理讨论会,希望我院能坚持高品质、多角度、老中青全覆盖,让临床病理讨论会成为提高我院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一把利器。
呼吸科方萍副教授向大家做了“发热、咯血、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的病例分享,详细介绍了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印证,寻找病原的蛛丝马迹,最终患者好转出院,以及随访2个月的结果,并且进一步提出问题,对于患者最终的预后,以及相关领域的拓展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重症医学科的刘敏龙主治医师向大家做了“肺炎呼衰、脱机困难的背后原因”的病例分享,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的病情开始层层深入,认真分析患者病情为何屡次反复,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干扰着疾病的进程,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牢记。
病例汇报后,张王刚教授,王国恩主任,戴社教教授,齐乃新教授,王香玲主任,杨军主任,王娜药师结合自己临床工作,对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影像学的鉴别诊断、实验室结果的分析判断以及在抗真菌药物治疗方面提出了宝贵的经验。肺栓塞是临床猝死最重要的病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最常见原因,对于如何预判评估血管栓塞的发生风险、预防血管栓塞的发生、早期识别血管栓塞的症状,影像学的特异性改变等问题,与会专家畅所欲言,青年医师也向各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最后高院长在总结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疾病的预防作用远远大于治疗效果,如何早期评估真菌感染、血栓发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我院已经制定了相应流程和规范,下周起就可以在HIS系统直接打印,希望各科室重视血栓疾病预防;二是重视医患及科室间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发生意外后再谈话,要有效的多。另外科室间,尤其是临床与医技科室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危急值管理要落实到位,警示血管栓塞发生的指标D-二聚体也要按照危急值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次讨论会,我院青年医师表示收获颇丰,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经验,这对未来工作中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有利于年轻一代医师的迅速成长,为我院的人才培养和长期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