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队在第十三届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大放异彩

时间:2025-07-07   作者:老年普通外科   责编:张雷     来源:     阅读:1

2025年7月3-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及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蒋安主任团队、普通外科杨文彬主任团队、老年普通外科王志东主任团队、血管外科马建仓主任团队、甲状腺外科曹罡主任团队成员应邀参加第十三届消化外科学术会议。本次会议聚焦“精准智创提质 丝路融合共赢”,由董家鸿、张学敏、顾瑛、窦科峰等多位院士领衔中外专家,围绕消化外科创新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工结合、基础研究、转化医学、肿瘤药学、 中西医结合等领域,通过院士讲坛、大师论道、中外对话、精品手术展播、优质论文报告等形式融合百家学术经典,引领消化外科前沿,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引领消化外科学术创新。

大会开场前经过激烈角逐,组委会决定由二附院举办2026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会议,这也是该学术会议首次在首都以外召开,彰显了二附院的影响力和实力。

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主持精准消化外科万里行环节的学术活动,并进行大会学术报告,会议还进行了5篇大会口头报告及7篇壁报交流,充分展现了二附院在临床、科研与护理实践方面的综合实力。

党委书记刘昌教授以《力医学--多学科交叉与理工医融合》为题,提出并系统介绍了肝脏力医学这一新兴概念,阐述了肝脏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在肝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影响,从细胞层面阐明力学响应与信号转导的生物学机制,探讨肝脏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力学特性的应用等,给与会专家及参会人员带来热烈反响。

护理报告环节,老年普外科的张丽护士长报告了一项随机对照的护理研究,评价了基于移动端应用的数字叙事干预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肝癌患者心理社会结局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支持。随后王纪云主管护师详细阐述了一例极具挑战性的妊娠期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成功护理经验,此个案为处理此类罕见危重病例提供了宝贵的护理实践参考。以上汇报获得点评专家的点赞和精彩点评。

在科研报告环节,梅琳博士深入阐述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能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衰老,并揭示了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信号通路,该研究为理解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抗肝癌效应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未来开发基于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联合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博士研究生王博阐述了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是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研究确证了Tau蛋白具有促进肝癌进展的作用,这为开发靶向Tau的肝癌新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王彬权同学向各位参会同行详细讲述“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并预测并验证了黄芪中关键有效成分作用于胃癌相关重要靶点的潜在结合模式,从分子水平阐释了黄芪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胃癌作用的机制。

熊永强医生的壁报聚焦于经典方剂“疏肝健脾消脂方”对抗甲氨蝶呤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深入揭示了该方剂通过其多种活性成分,协同调控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肝细胞凋亡等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保肝作用的科学机制。舒彦涛医生的壁报证实了ALBI (Albumin-Bilirubin)评分和FIB-4指数是预测重症肝硬化患者28天死亡率的有效指标,该模型相较于传统评分系统展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和临床实用性,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优化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工具。报告结束后,由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亲自为大会优秀论文报告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此次大会集中展现了二附院医、护、研的紧密协作,彰显了医院团队致力于提升消化外科疾病诊疗与护理水平的决心和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细作,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