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第八届“丝路肝病”论坛暨2022年西安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2-12-05   作者:感染科 李亚萍 刘晨瑞   责编:傅媛馨     来源:     阅读:

随着国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颁布,第八届“丝路肝病论坛”于12月2日—12月3日在古城西安以“线上+线下”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通过“国际肝病”,“肝胆相照”,“锦视通”三大平台同步直播大会盛况,线上平台观看人数累计超过6万人次。会议特邀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共研热点问题,共话前沿进展,并选取12个经典个案进行病例分享。会议内容贴近临床实践,聚焦肝病、感染性疾病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内容精彩纷呈,获得了肝病学界及感染性疾病领域同仁的广泛参与和高度认可。

本次大会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西安医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承办。会上中国肝炎基金会王宇理事长、杨希忠副理事长、李增德秘书长,西安医学会姚智副会长,西安交大二附院李宗芳院长发表讲话并寄语:“丝路肝病”论坛会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各级领导均给予肯定,希望通过丝路肝病论坛很好的平台,能够继续持续举办,促进丝路沿线肝病与感染性疾病事业的长足发展。大会执行主席党双锁教授在开幕式中提出新冠疫情至今三年,随着国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颁布,防控策略的持续优化,本届“丝路肝病”论坛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得以顺利召开,并对战疫工作者及能够线上、线下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开幕式上,“长安工程”项目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正式启动,该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全国共24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党双锁教授代表24家单位分享项目基本情况,关注HBV相关肝癌高风险人群,早诊早治,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会议邀请到国内肝病与感染病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鲁凤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李太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小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月敏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赵景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郑素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郑昕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智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肝内科行政主任朱月永教授、洛阳市肝病研究所所长张帆教授、以及丝路沿线(山西、云南、河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陕西等地)知名教授及青年学者。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专家各抒己见,观点新颖独道,主持和讲者相得益彰,学术氛围浓厚而热烈。会议内容围绕病毒性肝炎、终末期肝病、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热待查、猴痘、艾滋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热点,专业范围囊括了感染科、消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介入科、儿科、影像科等众多科室,内容丰富多样,参会者受益良多。

本次大会分大咖论道、青年论坛、疑难病例报告三大模块,针对乙肝治愈、终末期肝病、肝肿瘤的早筛早治及系统化治疗、发热待查等专题展开。学术报告针对终末期肝病中肝硬化门脉高压研究进展及原发性肝癌治疗前沿、不同类型慢乙肝患者的个体化抗病毒策略及最新检测指标、乙肝临床治愈项目临床研究结果、新冠疫苗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及其心血管事件风险等大量肝病领域热点难点,深入探究发病机制及最新诊疗策略研究,还介绍了遗传代谢性肝病中Alagille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以及发热待查诊疗思路,猴痘疫情流行现状及进展,艾滋病《中国方案》的发展经历及推广、淀粉酶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预后价值等。青年论坛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学者针对慢乙肝的综合治疗及MDT肝病病例“管中窥病,见微知著”展开热烈讨论,激烈的头脑风暴和宝贵的诊疗经验得到充分的交流及碰撞。本次会议共有来自省内外的12位青年学者分享了临床中的疑难病例,跟随讲者的思路病例逐渐展开,仿佛拨开云雾见天日,柳暗花明又一村,将会议学术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与会专家的点评更是将病例画龙点睛,使人茅塞顿开。

“丝路肝病”论坛会议已然走过八载春秋,已经成为丝路沿线肝病学交流的品牌,将秉承一切从临床问题出发,发扬优良传统,始终不忘以提高肝病诊疗水平为己任,筑牢专业之基,行稳致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