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1年8月我有幸作为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援助阿里。初到海拔4300米阿里,感觉最深刻的就是缺氧,白天头晕头痛,晚上难以入睡,难耐之下靠安眠药度过最初的这几天。入科室后听说阿里地区之前没有一个泌尿外科专业的援藏医生,我是第一个,加之这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匮乏,基础设施设备差,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少,泌尿外科专业需要从零开始,顿时感到任重而道远。
我的第一个患者是位尿道狭窄的藏族老大爷,被疾病困扰多时,当时科室连一根放置尿管的导丝都没有,我又特别想给他治疗。之前在西安听种主任讲过自己动手做导丝,我想老一辈泌尿人估计都经历过相同的处境,他们能做,我也能做,我就跑到医院附近的五金店挨个去找钢丝,可是就是这小小的导丝也是不容易的,竟然没找到合适的材料,无奈用铁丝做了一个,试了以后发现效果不好,铁丝易弯曲,保持不了固定形状。过了几天在街上遇见五金店老板,他竟然还记得我,告知我他们最近进了一批钢丝,我立刻跟他去看,发现竟然是合适的,如获至宝,中午回科室就做了两根导丝,因为是初次做,还把手划破了,虽出了点血,但顺利解决了老人的问题,心情还是无比舒畅。此后有天,科室又接诊了一个尿道损伤的急诊病人,值班医生尿管下不进去,急的团团转,我告诉他咱们有根消毒好的导丝在柜子里,就用这根导丝将尿管顺利放进去了,随后我给他讲了导丝的故事,能从他眼睛里看出来,以后他面临相同处境时也会这样处理,我想这这根小小的导丝承载的其实是“师道传承”。
阿里地区地处我国西藏西南,和印度、尼泊尔比邻,有噶尔县、日土县、札达县、措勤县、普兰县、改则县和革吉县七个县,但是相互距离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看病非常不方便。为了消除空间上的困难,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后,我们首先从促进阿里地区医疗联盟建设和普及医生专业知识做起,我们联系七个县的医务人员,把阿里地区所有专业外科医生纳入微信群,定期开展线上讲座及会诊,极大提高了阿里各县医生的泌尿外科专业知识,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了阿里其他各县患者就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益。
得益于前期这些宣传工作,不久普兰县人民医院的同事就给介绍过来一个60多岁的藏族老大爷,主因“反复肉眼血尿2月余”来门诊看病,手里拿了一个B超检查单,检查单是普兰医生开的,说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找薛医生,上面还有我的电话号码。我看老人家面色蜡黄,询问病史得知尿血已经2月余,建议他立即住院治疗。但是看得出来老人有深深的顾虑,他告诉我家里有牛和羊需要照顾,并且住院也需要有人照顾,我预计他贫血已经很严重,没有同意让他回普兰,老人没有手机,看他翻出一个破旧的电话本,我把手机给他让他和家人联系后,老人最终同意住院。住院后检查血色素只有59.20g/L。疾病不等人,必须迅速解决血尿问题,当时我们还没有购置电切设备,援藏工作队张小平书记得知此事后积极和内地医院沟通协调,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种铁主任的支持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陈晨院长帮助下,西安交大二附院组织协调将手术所需设备和尿管等耗材快速准备到位并运到到阿里。
当时因老人膀胱肿瘤位于输尿管管口,为保证手术安全,术中我们还请种铁主任远程指导,因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非常顺利,老人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术后藏族的同事才给我说,老人的儿子之前在医院就诊,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在医院病故,还和医院打了官司。因语言不通,只记得第二天查房老人只是冲着我微笑,但我能感觉出来他发自内心的信任,我明白了我让他住院时顾虑的原因,也知道这顾虑现在解除了。出院当天,老人给我们送来了锦旗、还奉上了洁白的哈达,鲜红的锦旗上绣着金色的大字,“情洒狮泉河,陕藏一家亲”,我想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我们来援藏不就是为了护佑这里的生命吗!
泌尿外科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加快泌尿外科人才培养,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是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到达阿里开始工作后,制定科室每周学习计划,讲解外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详细手术操作过程,对外科每一个医务人员制定长远学习计划,避免重复归零学习,和科室年轻医生结成对子,不仅教他们技术,还要教授工作思维,随后还会有专门的藏族医生扎西到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去进修泌尿专业,他们是带不走的队伍,是我们事业传承的希望。
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已经初具规模,科室有体外震波碎石机、前列腺电切镜、输尿管镜和膀胱镜等设备。逐步开展起一系列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肾囊肿切除、腹腔镜下肾盂成型术、腹腔镜下肾及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镜下取石术、输尿管镜下双“J”管植入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小儿阴茎矫形术等。这些手术都是阿里地区的首例,填补了当地空白,也结束了阿里地区泌尿疾病不能诊治的历史,标志着阿里地区泌尿外科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马上第七批援藏人员快要踏上返回的路程,回顾这一年的援藏历程,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不舍,援藏工作还在继续,我们科室李刚教授很快就会抵达阿里,一批批的援藏人的青春和奉献,谱写了阿里地区发展的瑰丽篇章,我想每一位援藏人在这里奉献和付出都会化成一粒粒种子,终有一天她们会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