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19年末至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时间,我们一直在与病毒较量。从武汉到西安,再到这次长春,交大二院医护人员“疫”往无前、始终奋战在一线。此次长春抗疫是我院首次执行方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常规认知中,方舱医院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救治任务不重。但是,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工作与定点医院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一、环境的挑战
1.方舱内结构和空间 此次医疗队工作的方舱医院由长春北湖奥体中心临时改造,场馆面积大,楼层多,工作人员出入口距离方舱核心区域距离远,出入口岗位与舱内人员不能互补,给医疗队人力安排带来了压力,也给队员自身安全造成风险。舱内工作人员办公与患者同处一室,夜间舱内熄灯,但医护人员工作不能停,只能利用电脑的微弱光线办公。数百人同一密闭空间工作、生活,对医护人员或患者的安全都是一种挑战。
2.HIS系统的使用 每个单位HIS系统不尽相同,方舱内医护人员需要短时间熟悉一种全新的HIS系统。对于初次上手新系统的医护人员来说,一个班次出入院几十位患者,需要在身穿厚重防护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完成信息采集、体征录入、医嘱下达、病历书写,压力可想而知。
二、巨大工作量挑战
1.患者信息采集 医护人员平时在专科工作,一个病区一般几十张床位,一个月累计出院人数200-300人。而方舱医院则不同:总床位数近400张,平均住院日7天左右,32天累计收治患者935例。仅患者信息采集工作,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方舱患者的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患者性别、年龄和住址等基本信息,这部分信息和患者出院后的去处息息相关;一部分是患者临床症状和核酸检测情况,这部分信息与患者流行病学信息上报密切相关。鉴于方舱环境的特殊性,很难做到患者床头逐一通过HIS系统录入。指挥部和医疗队开发有专用码,提供给舱内患者扫描登记。但方舱内许多患者是老年人,无智能手机,或者使用不熟练,填写的信息不准确。如家庭住址一栏,看似非常简单的信息,但在方舱新冠患者救治中,确显得尤为重要。方舱患者出院时指挥部是根据患者填报住址调度车辆护送回家,因而准确无误的住址是患者顺利出院返家的关键。方舱运行中发现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填写住址出现差错,导致医疗队需要不断与指挥部、社区沟通协调,更改调度命令,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
2.病历书写和医嘱下达 方舱医院虽然接受的均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但对于医疗文书等有关医疗质量的相关文书仍然提出了较高要求。每个患者必须建立正规病历资料:包括病历首页、入院病历,病程记录,出院小结。同时每位患者的用药和治疗也必须的上HIS系统,留下遗嘱记录单。短短32天时间,935份完整病历、3000余条长期医嘱、6000余条临时医嘱,这些工作对于医疗队132名队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患者物资发放和生活护理 方舱医院因其特殊性,舱内物资包括被服、饮用水、餐食等都需要医护人员通过污染区入口搬运入舱。短时间内大量患者涌入,除了临床护理外,物资发放、生活护理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短短的32天的工作时间里,医疗队累计领取、搬运、发放了超过3吨的舱内患者必须物资:包括17000余份餐食,7000余瓶瓶装水,1000余套被服,300余箱药品。方舱内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收集、打包、消杀并清运。据不完全统计,医疗队进舱工作期间累计清运医疗废物超过1吨。
三、专业技能挑战
方舱医院医疗设备仅有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简单的仪器。但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基础疾病,且年龄跨度较大,有不到1岁的婴儿,有近90岁的老人,甚至还有孕妇。舱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无法完成各项检查,只能依靠医护人员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及时发现发现高危因素,联系转院,确保患者安全,这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四、患者安全的挑战
1.口服药物的发放 在方舱内,大量患者药物短时间的领取与发放,据统计医疗队累计舱内发放药物8537人次。这些药物发放全部实施人工管理,需要准确查对,一旦登记或者发放错误就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也有可能与治疗背道而驰。
2.核酸采集 核酸采集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两次核酸间隔24小时以上,并且双次均为阴性,结合症状,才能评估是否具备出院条件。据统计,医疗队舱内累计核酸采样3369人次。这么大的核酸采集量,且人员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梳理采集人员,精准及时采集,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顺利出院。
3.患者人数清点 方舱医院系体育馆改造,出口数量多,外围管控存在众多监控盲区。患者有自行离开出舱的可能,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将对疫情防控构成巨大威胁。因而每班医护交接班既要交接财产,又要到床边交接特殊患者和清点人数,确保患者安全在舱。
五、院感防控的挑战
方舱医院是临时改造,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制度与流程。消杀穿脱防护服的区域环境、物表是避免医护人员感染的重要环节;设置独立门卫岗是避免不同医疗队走错出入口,出现交叉感染的良好保证;设置独立院感护士岗位是保持穿脱防护服的区域随时处于清洁状态的必要措施。舱内患者众多,通风条件有限,因而舱内环境清洁、消杀工作量大。每班护士完成治疗后需要对舱内环境进行随时消杀,这也对院感工作带来极高要求和极大挑战。
虽然本次方舱医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救治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全体队员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嘱托,认真践行“西迁精神”,不畏艰难,在医疗救治中严格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要求和吉林省、长春市疫情防控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医疗队在长工作期间,针对方舱医院患者特点先后实施了“患者个体化精准筛查”、“复杂病情多学科讨论”、“慢病医生每日随诊”、“中医推拿功能康复”、“心理评估专业干预”、“细分人群优质护理”等方案,圆满完成了患者救治任务:累计收治患者935人,年龄最小1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40岁,平均住院日7.67天,床位周转率2.4,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和零重症转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