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副研究员刘亚乐以“Classification of human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based on single-cell immune profiling”为题,在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Science Immunology》(IF=17.727, Q1)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秘了炎症性皮损特异性的关键,并开发了一种网络工具RashX(https://rashx.ucsf.edu/),帮助皮肤科临床医生评估临床和病理学不确定的皮疹,为未知皮疹的治疗提供线索。刘亚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
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大的一类疾病,尤其是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高达10%-20%。因此,针对这两种疾病也开发出了很多的生物制剂。然而,在临床中还有很多皮损的炎症类型仍不清楚,导致治疗上无法取得突破。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与银屑病或特应性皮炎的炎症比对来预测这些未知皮损的炎症类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刘亚乐副研究员与国外PI合作开展了本项研究。
单细胞测序(scRNA-seq)能够从单个细胞水平揭示转录组的变化,精准地分析炎症性皮肤病中免疫和基质细胞紊乱的复杂信号。因此该研究采用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分析了31例皮肤病患者样本(包括7例特应性皮炎,8例银屑病,2例扁平苔藓,1例大疱性天疱疮,6例临床病理学不确定的皮损样本和7例来自整形手术的健康对照皮肤)中CD45+免疫细胞转录组的差异。结果显示,来自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健康对照皮肤样本的免疫细胞显示出不同的免疫特征,而这些差异性主要集中在皮肤定居记忆T细胞(Trm)中。该研究进一步通过严格的基因筛选后,获得Trm细胞中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特有的基因簇。经过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反复验证后,作者将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特异的基因簇用于皮肤科已知皮损如扁平苔藓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比对,并与 6例临床未知炎症类型的皮损比对,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描绘了人类炎症性皮肤病的主要炎症类别。研究者还基于研究结果创建了一种网络工具,帮助临床医生分析任意皮损的炎症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此工具目前为开放的网络资源 (RashX),研究者或临床工作者可以使用它来分类未知皮损的炎症。
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奠基人刘蔚同、刘辅仁、刘树德及邓云山教授被称为“西北三刘一邓”,经过李伯埙、徐汉卿、谭升顺、王俊民、冯捷、彭振辉、肖生祥等教授的传承,目前在耿松梅教授的带领下,在全国皮肤病学科领域中继续享有盛誉。西交大二院皮肤科临床及学术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与国内外一流医院建立了长期交流学习合作关系。科室骨干大多数均有海外知名医学院校学习交流经历。今年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已联合发表2篇突破10分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刘亚乐副研究员先后师从于西安交大二附院的曾维惠教授、肖生祥教授和夏育民教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了博士后工作,目前主要进行皮肤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及皮肤科顶级期刊《Sci Immunol》《Cell Death Dis》《iScience》《J Invest Dermatol》和《Br J Dermatol》等杂志发表多篇原创性论文。目前文章累积引用322次,H指数为12。
报道链接为: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immunol.abl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