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重症医学科齐心抗疫,医教研工作全面开展

时间:2022-01-05   作者:重症医学科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自西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重症医学科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克服人员紧缺、物理空间不足、各项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医疗、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充分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自12月起,我科先后有4名医师奔赴新冠肺炎患者定点防治医院进行支援。作为党员的她们,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用实际行动把党旗插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前线。其中,曾参加过2020年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吴媛副主任医师再次主动请缨出征,在结束隔离后立即前往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院区进行支援。张小玲和马琪主治医师在刚结束西安市第八医院支援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奔赴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院区再次支援,两点一线封闭隔离已成为她们的工作常态。赵玉杰主治医师刚结束科室住院总工作后,毅然投身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目前也在西安市第八医院日夜奋战中。科室多名在职研究生有奔赴前线支援的,亦有在各自急诊、重症及检验等岗位坚守的。与此同时,在王利护士长带领下,科室也派出9名护士前往多个新冠肺炎患者定点防治医院进行支援。

F1_副本.jpg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重症医学科作为全院危重症患者救治平台,病房床位一直处于爆满状态。全体医护人员责无旁贷地做好患者“生命的守门人”。12月23日,按照医院部署,我院大明宫院区改为“黄码医院”,重症医学科(大明宫病区)住院总马海畅医师组织科室医护团队在半天内完成5名大明宫重症患者向北大街院区的转运工作。此外,由于西安市其他多家医院转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科室还接收了来自其他医院的重症患者十余名。在医疗工作量激增的情况下,多名工作人员却被要求居家隔离,无法到岗工作,造成人力资源极度匮乏。郭蕾、侯彦丽、骆艳妮、赵潇、张慧璠、马海畅医师及多名护士均主动要求放弃休息,超负荷运转,承担起了所有医疗工作,肩负起守护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的重任。为了防止因隔离导致人员进一步锐减,他们把医院当成了家,在办公室支起行军床、更有甚者打起了地铺,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到了疫情期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F2_副本.jpg

F4_副本.jpg

疫情之下,处处是战场。为疫情防控需要,所有规培、进修学员均居家学习,如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王小闯主任、王岗副主任带领科室成员立即决定每日教学任务转为线上授课形式,并根据当下形势优化课程设计,加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在完成高强度的医疗工作后,仍查阅文献,认真备课。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的讲解使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保障大明宫院区“黄码医院”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按照医院要求,科室积极筹建重症医疗预备队,为队员进行急危重症抢救、穿脱防护服等相关培训。在收到进驻“黄码医院”的通知后,马海畅医师又主动报名,要求再次返回大明宫院区。

F5_副本.png

我科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原则。在二院研修楼及雁塔校区宿舍相继封控、工作人员居家隔离后,科室根据每个人学习及科研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课题指导。在研究生隔离管理、实验室关闭致使部分研究生课题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他们积极利用生物信息学及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科室坚持每周开展2次线上会议,分别进行文献阅读及工作进展汇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已有8篇SCI论著进入审稿阶段,正在撰写论文6篇,同时积极申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疫情当前,重症医学科全体成员彰显交大人、二院人的责任与担当。众志成城,把疫情防控作为践初心担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主战场,以满腔热忱投入战疫。我们将继续坚守各自岗位,勇挑救治危重患者重担、落实培养人才的使命担当、不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展服务人民的科研工作”初心,保证医疗、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打赢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