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第八届呼吸疾病热点论坛”

时间:2021-09-23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呼吸疾病诊疗中心、陕西省呼吸重点专科联盟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的“第八届呼吸疾病热点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

本次论坛依托于中国呼吸学科的医疗健康互联网平台-“呼吸界”直播平台,举办了以“肺癌、呼吸介入、间质病、感染、肺血管病、哮喘与变态反应、重症、慢阻肺、临床科研”为主题的九个专场会议。会议邀请到了国内呼吸领域多位顶级专家作专题报告及病例点评,大家一起讲授新进展,分享经验,传播全新理念。

会议主场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由科室主任杨拴盈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科室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德昌教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秀珍教授,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内科学系副主任李雅莉教授,以及张洁副主任、刘昀副主任、方萍副主任、董西林教授、杨侠教授和科室中青年医师们均在现场参加了会议。

第一个专场——肺癌专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教授就肺小结节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肺小结节的再认识”的讲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雯教授就“Ш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人群的选择”对大家提供了实用性的指导;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工作组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管理部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周承志教授结合自己的病例讲解了“免疫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和处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侠教授、明宗娟副教授则分别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做出了精彩报告。张梦颖住院医师汇报了一例免疫治疗后再挑战靶向治疗成功,但出现淤胆型免疫相关肝损害的肺癌病例,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2_副本.jpg

肺癌专场,陈良安教授、周承志教授、李雯教授及我科杨侠教授、明宗娟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呼吸介入专场,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介入学组组长、中国装备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时悦教授结合多个病例介绍了“良性气道狭窄的处理策略”;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务委员和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金发光教授细致的就“气道-消化道瘘处理策略”进行了详细讲解;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主任、介入呼吸病亚专科主任孙加源教授结合临床实例系统性地介绍了“导航技术在肺部结节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拴盈教授、张德信副教授分别就“肺部病灶小样本取材方法及进展”、“内科肺减容技术的应用”做了详细的讲解;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单虎主治医师则分享了一例重度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的病例,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

图片1_副本.jpg

呼吸介入专场,李时悦教授、金发光教授、孙加源教授及我科杨拴盈教授、张德信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肺间质病专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间质病学组组长、中日友好医院代华平教授详细介绍了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思路;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徐作军教授就“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抗纤维化治疗进展”做出了精彩报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病学组委员、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叶俏教授讲述了“过敏性肺炎”的诊治进展;我院影像科李润明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史红阳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光滑型小叶间隔增厚的常见原因及CT表现”与“IPF急性加重的诊治进展”;赵凯凯住院医师分享了一例1例反复干咳气短10年最终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病例,各位专家对此进行了精彩点评。

5_副本.jpg

肺间质病专场,代华平教授、徐作军教授、叶俏教授及我院李润明教授、我科史红阳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肺部感染性疾病专场,大咖云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就“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胞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临床用药起到了指导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兼感染学组副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讲授了“重症COVID-19机制研究对临床的启示”,为大家应对当前新冠疫情提供了切实指导;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施毅教授就“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讲解,紧贴临床实践,端正了大家对于临床真菌感染治疗的认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平副主任医师结合多个病例针对“mNGS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了详细讲述;霍凯凯住院医生则分享了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患者的奴卡菌感染并诊治成功的病例,引发了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图片2_副本.png

肺部感染性疾病专场,瞿介明教授、曹彬教授、施毅教授及我科和平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肺血管疾病专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出发,深入讲述了VTE患者治疗的几个关键问题(药物选择,疗程,复发,出血等);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呼吸病血管介入学组副组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医疗组长陶新曹博士就“CTEPH介入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详尽介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杨媛华教授就“特殊人群的VTE抗凝策略”进行了精彩报告;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蕾副研究员系统性地阐述了“VTE求因”的步骤及易栓症的诊治;邓文静医生则向大家展示了一例卵圆孔未闭患者先后出现脑梗死和肺栓塞的反常栓塞病例,引发了线上专家的精彩互动。

图片3_副本.png

肺血管疾病专场,翟振国教授、陶新曹博士、杨媛华教授及我科王蕾副研究员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哮喘与变态反应专场,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呼吸过敏学组(筹)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春涛教授介绍了多种需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的功能性疾病,让大家大开眼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实验部主任赖克方教授就“嗜酸细胞炎症相关慢性咳嗽的诊治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昀教授、吴媛媛副教授分别以“隐藏在肠道的秘密”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为题进行专题报告,赵凯凯住院医师汇报了1例反复干咳气短10年,最终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病例,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9_副本.jpg

哮喘与变态反应专场,刘春涛教授、赖克方教授及我科刘昀教授、吴媛媛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呼吸重症专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与五部主任詹庆元教授详细解读了ECMO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教授从免疫失衡与免疫调节角度解读了重症肺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黎毅敏教授从代谢组学和微生态组学角度解读了重症肺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方萍教授及王春亚副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分别进行了“危重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治思考”、“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的讲授;霍凯凯住院医师汇报了一例仍在住院的重症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各位讨论专家纷纷献计献策。

图片4_副本.png

呼吸重症专场,詹庆元教授、解立新教授、黎毅敏教授及我科方萍教授、王春亚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慢性阻塞性肺病专场,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教授就同济医院慢阻肺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享;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就“慢阻肺的基层防控体系建设”进行了分享;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洁教授、张明副教授分别就“慢阻肺若干临床问题”(嗜酸性粒细胞的意义等)及“慢阻肺与睡眠呼吸暂停”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张秋红主治医生分享了一例随访近10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诊疗经历,反映了GOLD指南更新对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规范开展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图片5_副本.png

慢性阻塞性肺病专场,赵建平教授、杨汀教授及我科张洁教授、张明副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临床科研专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施焕中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科研实践进行了“如何挖掘临床研究思路”的讲座;中国抗癌协会非编码RNA与肿瘤研究专家委员会常委、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陈国安教授结合自身非编码RNA的研究进行了“如何做好呼吸病基础研究”的精彩分享;《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主任吕小东副编审从编辑的角度讲述了“呼吸领域科研论文的书写与投稿”,并介绍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病例讨论等栏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教授结合自身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实践进行了“临床科研设计实施要点”的精彩分享;CSCO青年委员会统计小组成员、复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统计室梁斐统计师对“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分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昀教授结合基金委工作实践对“呼吸系统国科金的申请”做出的全面的解读;最终针对临床科研中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代志军教授等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受益匪浅。

图片6_副本.png

临床科研专场,施焕中教授、陈国安教授、吕小东副编审、周清教授、梁斐统计师及我科刘昀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1_副本.jpg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为广大呼吸同仁提供了一个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学习交流平台。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丰富全面。九场会议,每场会议线上收看直播人数均超过10000人,肺间质病专场线上参会人数更是高达15000人。同时,每场会议的视频回放均已上传至呼吸界网络平台,肺癌专场及肺间质病专场视频累积观看人次已超过3万人,所有专场总观看人次近19万。在线上评论区,瞿介明教授对于此次会议及讲者给予高度评价,线上同道积极提问,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触至深,给予了一致好评。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呼吸专业医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及时更新了大家的认识,使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入。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努力前行,与国内外呼吸同道们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及学术影响力。期待下一年的呼吸疾病热点论坛将再次为大家带来学术的“饕餮盛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