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为提高能力输出,开展对口学术帮扶,4月2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拴盈主任组织专家团队11人赴河南省洛阳市与洛阳市中心医院共同举办第一届古都呼吸论坛学术交流会议。这是2019年国家发改委遴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输出医院以来,我院第五次选派专家团队至援建医院开展专业技术及科研帮扶。
会议由洛阳市中心医院李松森副院长主持,洛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宏轩、院长李树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有光主任、张娜莉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拴盈主任、张洁副主任、方萍副主任出席了开幕式。朱宏轩书记和杨拴盈主任分别致辞。朱书记充分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实力及全国学术影响力,对专家团队此次来到洛阳市中心医院传经送宝、提供学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杨拴盈主任代表医院对我院与洛阳市中心医院成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能力输出协作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我院今后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与洛阳市中心医院互相学习,共商发展,并预祝本次学术论坛圆满成功。
杨拴盈主任开场对2020年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盘点,点评了晚期肺癌一线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双免联合和其他联合治疗的几项重要试验,并点明未来研究方向;我国慢阻肺患病率高,治疗依从性差,就诊患者又以中重症者居多,张洁副主任以“2021年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为基础,结合个人治疗体会,向大家详细阐述了针对中国慢阻肺患者的科学诊治策略;刘昀副主任就“过敏性哮喘变应原免疫治疗新进展”这一话题,从变应原免疫治疗机制、疗效、方法及安全性等方面,阐明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治疗方法有望缩短哮喘治疗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取得更好的疗效;方萍副主任从大循环和微循环及其偶联的角度阐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救治策略,图文并茂,干货满满;董西林主任医师结合我科胸腔镜开展十余年的经验,系统详尽地介绍了内科胸腔镜在胸水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大量临床确诊病例展示为刚刚开展该项技术的洛阳市中心医院提供了最宝贵的学习资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复杂,针对不同分期治疗模式不尽相同,杨侠主任医师就Ⅲ期肺癌的诊疗现状与方向以及呼吸内科在Ⅲ期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发挥的作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史红阳副主任医师围绕药物性间质性肺病的发生发展,讲述了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病的药物及药物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进展;张德信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详细讲解呼吸介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通过大量病例向大家展示了我院呼吸中心近年来在呼吸介入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开展的技术项目;护理团队是此次学术交流的一大亮点,周淑如护士长从典型结构化思维模式入手,列举临床事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如何将结构化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引导大家有序思考,清晰表达,更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会场精彩互动,掌声雷动;ECMO是体外生命最高支持技术,ECMO患者科学的精细化护理尤为关键。刘艳琴副护士长通过介绍ECMO 运行中呼吸道管理、管路安全、出血、抗凝监测、皮肤管理、感染防控、液体管理、镇痛镇静管理及标准化核查单应用等护理监测内容,向与会者展示了我院呼吸重症护理团队的实力和技术;我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阎京京呼吸治疗师清晰阐述了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临床应用以及对ARDS的生理影响,并结合武汉疫情中开展俯卧位通气的经验,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俯卧位通气的细节管理,充分展示了我院先进的护理模式及青年护理骨干的风采。
洛阳市中心医院张娜莉主任立足GOLD2021新指南,为大家解析了慢阻肺的远期风险及应对策略。韩利红主任结合专家共识,跟大家探讨了发热伴肺部阴影的诊疗思路,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意见。
会议期间,应张娜莉主任邀请,杨拴盈主任和张德信副教授前往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详细查阅患者病历,充分准备后,协作为一例大气道肿物的老年女性患者完成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顺利。杨主任对该患者后续诊疗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对科室支气管镜检室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提出建议性意见。之后杨拴盈主任查看了部分门诊疑难患者,对患者诊疗进行了具体指导。
本次论坛聚焦呼吸热点与前沿,医护同行,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为主要讲者,同时有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位主任的精彩报告,授课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学术气氛浓厚,受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参会同仁的一致好评。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成为最大亮点,充分彰显了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医疗服务的基本原则。洛阳市中心医院众多参会者对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提供的此次交流机会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改革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作为国家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呼吸专业试点输出单位,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努力为推动试点地区成员单位呼吸与危重症诊断救治能力及学科发展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