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陕西援武汉医疗队员疫区日记】我记住了你的声音

时间:2020-03-21   作者:援湖北国家医疗队 王力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作为交大二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我自元宵节离开西安到武汉以来,已经四十多天了。武汉疫情已接近尾声,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这四十多天时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并让我最为感动的话语就是 “我听到你来了,我记住了你的声音”,这是我和一位患者的故事。

1_副本_副本.jpg

记得第一次进病房是在一个多月前的晚上。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心里忐忑不安地走进隔离病区。看着空空的走廊,紧闭的病房门,眼前的场景跟自己平时上班的景象完全不同,感觉自己周围的空气中仿佛充满新冠病毒,像一个个敌人围着我、观察着,看有没有一点点的可乘之机。

“这不行呀,必须调整状态”,我默默地对自己这么说。做了几个深呼吸,尽可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又隐约听到病房传来各种抢救仪器的报警声,职业习惯提醒我一定要去病房看一下。推开了病房门,当我踏入病房的那一刻,很奇怪,心理的紧张情绪竟减少了很多——三人间、三位病人,是一种亲切的感觉。

“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而已”,我在心里为自己打气。我仔细观察病房里的每位病人:有两位在安静地休息,一切正常;但靠窗的那位病人的情况却不太好,因为我听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声,可能因为她身体不舒服,所以凌晨仍未入眠。她持续心电监测、高流量吸氧,还输着液。为了不打扰到其他病人休息,我轻轻走到她的身边,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看到我来了,她眼睛一亮,急切地想说着什么,可我又听不懂武汉方言。最后通过她的肢体语言,我终于明白了她是要我帮她取下监护仪和氧气,想去厕所。我劝她不要起来,因为会有危险,但她却很坚持。我观察到她生命体征还算平稳,才取下导联和吸氧管,帮她找到了鞋子。我举着液体、扶着她,可她却总说自己可以,不愿意给我添麻烦。我在一旁提心吊胆,唯恐发生意外,不过最终还好顺利回到病床上。给她接好氧气、监护、接了一杯水,看到液体顺利滴入,我才放心地离开了。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我渐渐适应了这种工作状态,已经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重症病人由重转轻、轻症病人陆续出院,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天走进这间病房,我看到其他两张床都已经换人了,而之前的这位病人还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她也明显好转了,已经不需要监护、吸氧,完全可以自主活动了。

我刚走到门口,才开口说了一句话,那位病人就非常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你今天上班啦!”我回答:“是呀,你是看到我的名字了吗?”(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不写上名字,即使在眼前也很难辨认对方)这时,临床的病友说:“你们不知道呀?这个阿姨她不识字。”我困惑了,问:“那您怎么知道是我呢?”阿姨开心地对我说:“我听到你来了,我记住了你的声音。”好暖心的一句话,让我心里好感动!

但是我仍然疑惑着:“我们医疗队一百多人,怎么能记住我的声音呢?”阿姨坚定地说:“你在我困难的时候给过我帮助。我虽然不识字,不认识你的名字,但我能记住你的声音。”

阿姨坚定的回答让我倍感欣慰,倍受感动,此时的病区早已不是我第一天晚上刚到时那样冷冰冰,周围的空气似乎清新了好多,病人暖心的话语似一束暖阳温暖了整个病房,也照进了我的心房,让我更加充满了力量。随后我又仔细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又一同回忆住院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上,她起初只能依赖别人照顾,但现在已经基本可以自理;病情上,她现在也即将康复,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病人的康复之路见证了我们援武汉工作的成效,更让努力付出的价值,让我们倍感欣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竭尽全力;作为西安交大二附院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份子,我来时义无反顾,回时依依不舍,感恩湖北全省对我们援湖北工作者真诚的致谢。

我听到你来了,我记住了你的声音。这不仅仅是我和一位患者的故事,也是陕西乃至全国各省与湖北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