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战疫记忆】奋战在武汉的第39天

时间:2020-03-19   作者:陈静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39天。今天是个好日子,早上醒来习惯性的在被窝里看手机新闻,看到有陕西的医疗队开始撤离了,顿时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睡意全无。接着有好多家人朋友都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回去了,我告诉他们:我还没有回去,我们病区还有病人,但是胜利在望!

今天一天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中难以平静,现在晚上十一点了,我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刚来武汉的那个夜晚……记得飞机是六点多落地,下飞机前大家还叽叽喳喳各种讨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可是飞机一落地,诺大的武汉天河机场一片寂静,我们只能听见自己说话的回声,到酒店的路上也是一片沉寂,大家也都变得沉默不语,心里说不出的心酸。路过市区,我看见好多宏伟的建筑,高楼大厦林立,路过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商场,商场的外墙上布置着大大的“HAPPY 2020”的标语,金光闪闪,这一切都在诉说着武汉昔日的繁华和热闹,可是现在,她们都静静的呆在那里……我以为自己不会轻易流眼泪,可是那一刻我的眼眶湿了……

c0ab38a06bf10e7bda30563543d1d2f.jpg

到酒店后,在医疗队的有序安排下,拿行李,拿房卡,拿晚餐,各自找房间……我记得当时我拖了一堆行李站在房间门口至少思考了十分钟:我是要先消毒鞋底还是消毒行李,打开门以后我是脱鞋再进去还是进去再脱鞋,盒饭需要消毒吗,进房间还需要戴口罩吗……虽然来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可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脑袋里面还是懵的。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经历,来不及预演,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安顿下来,我向家里人报了平安一看已经十一点了,于是洗漱后就睡觉了,意外的是那一晚是我那段时间里睡得最踏实的一个觉。比起在家待命的日子每天不知道啥时候出发,真正来到武汉反而心里踏实了许多。

c1c874072010b268695815fa21ff1ca.jpg

第二天,医疗队里安排了知识讲座和个人防护的培训,说预计两天后接管病区,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参加培训,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流程,可是就在下午大家正在分组培训的时候,医疗队突然接到通知:当天晚上就要进入病区!巩书记和杨主任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安排着工作,护理一组被安排率先进入病区。我和屈莉老师,还有孔淑贞是当晚第一批进入病区的护士,杨老师提醒我们一定要吃晚餐,因为这一进去可能明天早上才能出来,屈莉老师召集我们开了个小会,梳理了一下第一次去医院要带的东西并提前规划好次日回酒店的消杀流程,期间咨询了我院第一批来武汉支援的护士杨雪和殷美静,她们都热情而细致的给我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时间紧迫,会后我们各自回房间快速做好一切准备,我一路小跑到酒店一楼大堂的时候,大堂里站满了人,她们都是我们的队友,原来大家都是来给我们加油鼓劲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可能这就是我们的仪式感吧。

我们一起合了影,巩书记和杨主任带领大家喊了口号,具体喊的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很紧张,也很兴奋,虽然酒店大堂的灯光昏暗,看不清人脸,可是站在那里我仿佛觉得自己站在了聚光灯下。

半个小时后,班车把我们带到了医院入口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红色的大字在夜色中特别显眼,王岗老师打了个电话,过了几分钟,有一个男医生出来带我们去病区,大家都带着帽子口罩,谁也不知道谁长啥样,不知道转了几个弯,走过了几个长廊后终于坐上了电梯,我的鞋子有点磨脚,我只觉得脚尖生疼,火辣辣的。

646c321e720f4824957260107cbbc5c.jpg

进入病区,不知道是消毒水的味道太重,还是心情紧张,总之突然觉得自己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巩书记和杨主任向接待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长详细了解了病区的情况和工作流程等,我也想多了解一些可是感觉自己当时啥也记不住!过了一会儿,护士长开始指导我们穿防护服,下午的培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每个医院流程有细微差别但是总体要求是一样的,不至于抓瞎!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戴医用防护口罩(培训的时候为了避免浪费都是用外科口罩代替),戴上之后突然感觉呼吸没那么顺畅了,后来工作的经验告诉我,那是一种很好的感觉,说明你的口罩密封性很好,反倒如果哪天你在病房突然感觉呼吸顺畅,那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情。三层帽子,两层衣服,两层鞋套,两层手套,护目镜,面屏……所有穿戴完毕后,我只有一个感觉:穿成这样,我可能什么也干不了,尤其是我的护目镜,就像贴了一层玻璃纸,只有眼睛的余光斜着看去有一点点视野,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从清洁区到隔离区要经过五道门,每一个门把手旁边都贴着明显的标识“手消毒,消毒门把手,手消毒,开门”护士长带着我们一个一个门进入,我紧紧跟在屈老师后面,生怕哪一步走错。后来看了外面的小伙伴给我们拍的视频,进门之前,我回头向外面招了招手,可是当时完全没印象。

因为得到的消息一直是说我们要接管的都是危重患者,所以在我脑海中,一直展现的都是重症监护室里的画面:一个大空间,好多病床,吊瓶,隔帘……可是进去病区才发现,这是一个普通病房改造的重症病房,站在护士站,看不见患者,只看见一个很长很长的楼道,好多间病房,可是病房的门都是紧闭的,由于已经是深夜了,也听不见里面有声音。护士站有一个护士在电脑上操作着什么,看见我们进来,很热情的迎上来和我们打招呼,护士长带我们熟悉了病房的环境,各种仪器,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介绍了病区患者的情况,护士上班的情况……就在这个深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话语中,就在我雾里看花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行走中,就在我们的防护服来回摩擦发出的呲啦呲啦的声响中,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紧张正在一点一点的释放出来,加速的心跳慢慢平稳下来……

记得那天从病房出来以后,我跟屈老师开玩笑说,我们现在都成密切接触者了。是的,一门之隔,一夜之间,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我们从一个护士变成了战士!在武汉的这三十九天,我们医疗队130人每天都是在战斗。经过我们的努力,病区的病人逐步好转、出院。每当看见又有患者可以脱离呼吸机,摘下氧气面罩治愈出院都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病人对我们从第一眼的迟疑到现在露出的舒心笑容,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患者的信任,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都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这里终将留下我们终生难忘的记忆,我不会忘记初见武汉的心酸,不会忘记杨主任无时无刻的叮咛,那是一个妈妈对女儿的叮嘱,不会忘记巩书记在我们第一次下班归来后等在酒店门口亲自为我们消毒的画面,那是一个家长对儿女的担心,更不会忘记我们团结协作在隔离病房战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来武汉之前我们不知道会面对什么,记得出发前,李学义主任和王维霞老师说要给我们准备瑜伽垫,我问瑜伽垫干什么用,大家说因为看到新闻上医护人员累了只能睡在地上……可是我们来了以后有酒店住,一日三餐准时供应,上下班班车准时接送,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供应充足,这都来源于大家的支持,来源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后盾,真正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里,我们什么也不怕,我们坚信武汉一定会苏醒过来,疫情一定会云开雾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