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连线新冠肺炎一线勇士 探讨重症患者治疗策略

时间:2020-03-16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樊娜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3月13日晚18:30,在西安的呼吸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们,利用网络平台与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呼吸科医护人员召开了非同寻常的“重症新冠肺炎高峰论坛”。会议由杨拴盈主任主持。

微信图片_20200315212122_副本.jpg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华夏大地,尤以湖北省武汉市最为严重。全国各个医疗队不畏艰险,逆风前行,积极奔赴一线战场。自2020年1月26日至2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派出三支队伍援助武汉,每一批队员中都少不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而且他们都肩负重任。此次疫情中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武汉一线的同志们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交流与探讨,提高重症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微信图片_20200315212036_副本.jpg

会议中,首先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辉国教授进行了重症新冠肺炎的早期识别和病情评估的精彩报告。刘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作为呼吸专科医生,又是武汉主战场的一线工作人员,他结合亲身经验及对于每一例病例的总结分析,将重症新冠肺炎的早期识别与病情评估娓娓道来,生动详尽,便于理解,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答疑解惑,令人受益匪浅。此后,由我院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疗组长和平副教授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目前新型冠状肺炎的治疗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从武汉的基本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尤其是关于激素的使用,以及救治过程中强调关口前移,早期干预,避免重症患者向危重症进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呼吸科副主任方萍教授一直从事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她结合新冠肺炎的特点,向大家讲述了呼吸支持治疗的基本原则及操作要点,并从感控方面强调了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从而更有效地救治患者。

微信图片_2020031521224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315211943_副本.jpg

会议上,第二部分是由我们科驰援武汉的张德信副主任医师、史红阳副主任医师、明宗娟副主任医师以及樊娜主治医师与大家分享了在武汉亲自救治的患者病例。有成功、有失败,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改进诊疗方案,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为武汉的抗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份病例都有我院专家的精彩点评,影像科李润民教授详细分析了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及变化规律,让医务人员从影像学层面对新冠肺炎提高警惕,同时也要将流行病学史、症状、核酸筛查相结合,避免过度恐慌。病理科杨军主任则指出新冠肺炎导致肺损伤的病理基础,虽然目前全国关于新冠肺炎病理报道很少,分别来自尸体解剖、肺移植受体和肺穿刺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组织炎性水肿,微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伴部分透明变性,肺出血性梗死等。由于新冠病毒与SARS-CoV具有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即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一般情况下,ACE2蛋白在肺泡细胞、支气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因此与COVID-19感染结合ACE2会导致急性肺损伤和肺水肿。检验科耿燕主任则从核酸检测的取材、标本的送检、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判读等方面解答了新冠肺炎确诊中的各种疑问。

呼吸科的老教授们,陕西省抗击非典首席专家、新冠肺炎防治小组顾问杨德昌教授、孙秀珍教授、李雅莉教授以及张洁教授都有丰富的抗击非典经验体会,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向大家强调诊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方法,为一线人员保驾护航。

原计划九点结束的会议,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下进行到了11点,4370余人次的在线参会。相信所有抗疫战士定能不负使命,圆满完成抗疫工作,安全归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