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武汉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回想这段日子里的点点滴滴,累并快乐着,有委屈、有感动、有惊喜......
初到武汉,满腔热血。因为我不仅代表着陕西援湖北国家医疗队,还代表着西安交通大学,代表着一名二附院党员对群众的承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脑海里一遍遍回想着王树国校长及院领导们对我们130名援湖北抗疫队员挥泪送别的场景,壮怀激烈,让我更加坚信自己一定能和同事们在这里打赢抗疫攻坚战,还江城人民一个健康的家园。
到病区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病人让我信心大打折扣。那是个夜班,换好防护服走进病区,里面十分安静,除了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及危重患者呻吟的声音外,其他轻症患者此刻已进入梦乡。突然XX床的传呼器响了,另一位同事说XX床大便了需要2个人处理,由不得多想,我拉着同事快步向病房走去,还未走到床旁就听到一位老人对我们叫喊:“你们快点,赶紧给我拿走,我难受死了!”她说的本地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明白,但分明能感觉到她在抱怨、在发怒,被吵醒的邻床患者给我们翻译,我才明白她的意思。二话不说,我从她屁股下面抽出了便盆,并在床头找卫生纸要递给她擦屁股,她没有接我递给她的纸巾,而是命令道:“你来给我擦!”,我弯下腰,护目镜里一层雾水,视线模糊不清,两次清洁之后,她明显地不耐烦:“你给我擦干净没?给我再拿些纸!”我小心翼翼地把纸递给她,她做完清洁后,居然把纸扔向护士……。为她掖好被子走出病房时,我委屈的泪水抑制不住,伴着汗水浸湿了整个口罩。
这位“麻烦”患者让我对进病房有了“恐惧感”,最后在护理部主任及队员的不断安慰与鼓励下,我告诉自己“以后她将是我的工作重点,无论在哪我都应当是一名优秀的护士长!”。后来,我也陆陆续续听到其他工作人员说起这位老人,有人说“她有阿尔兹海默病的前期症状”,有人说“她故意刁难医务人员”,还有人说……。听到上述话语,我更加坚定要去“了解”这位老人!
之后,我每次上班都要去她床前看看,了解她的心理及治疗情况,关心她“今天打针疼不疼?饭菜是否可口……”。虽然她仍不愿多与我交流,或蔑视地看我一眼再把头偏到一边。慢慢地她没有了大喊大叫,说话的语气里也少了尖刻的抱怨。
27日,看着老人家心情好,我便过去和她聊了起来。首先自我介绍说我们是西安来的医疗团队,来到这里就是希望尽自己所能把患者都治好……,然后叫她阿姨、夸她年轻,开玩笑地跟她说起半月以前发生的“半夜”事件,没想到老人家记忆力超好,思路清晰,隔着护目镜、口罩与隔离衣,甚至都知道我长什么模样。拉家常让老人家敞开了心扉,1月30号她老公在家中去世,而且去世时她不知道,早上起来发现老公躺在地上,叫不答应才知道人已经走了。顿时我理解了她的抱怨和委屈,相依为命的亲人就这么在她面前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煎熬。亲人离去她爱莫能助,斯人走矣她孤苦伶仃。随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自己的日常,她平时如何锻炼,和谁跳广场舞,问她何时能下床,她想出院去“幸福苑”。我不忍打断她的“兴致”,没问她“幸福苑”是什么地方。看着她对新生活的憧憬,我想“幸福苑”一定是个让她高兴的地方!
了解老人的情况后,我们护理团队统一意见认为该位老人是集愤怒、悲伤、孤独、焦虑于一身,她前面的一切“反常”行为只是为了发泄、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给老人制订了详细的心理抚慰方案,为她加油打气,并心理安慰。
3月2日好消息传来,由于老人病情明显好转,主管医生决定今天将她从重症室搬到普通病房,搬床之前我需要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走进病房,我看见老人正在床旁挪步,她一看见我就高兴地向我打招呼。“阿姨今天很好呀,医生说要给您停心电监护,监护停了就可在房间活动了!”我向她说道。她爽快回答:“好!”。在我的搀扶下老人家嘴里哼着小曲儿就往9床走去,看着她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内心由衷为阿姨的状态好转感到高兴,霎时觉得自己所受的辛苦与委屈都不值一提。我们不仅医治了患者的身体,更安抚了她们的心灵,一声声唤醒了病人对生活的憧憬,一步步照亮了患者回家的路。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读书时,只明白这是一句医者名言。工作时,它却是我每日工作真实写照。亲身经历疫情、投身抗疫、深感自豪。通过近一个月的危重症患者管理,使我感受到唯有精湛的技术、发自内心的帮助、直击心灵的抚慰才能使“新冠”肺炎患者更快战胜病毒,最终走出阴影。同时赴鄂抗疫与我人生而言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分离爱不离。因为有爱,吾等无所畏惧;因为有爱,再难我们也要照亮患者回家的路;因为有爱,祖国定能山河无恙,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