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来武汉已经两周,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战战兢兢已经过渡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从陌生到熟悉,我和医疗队的每位成员一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除患者的病痛,每个成员也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为抗击疫情、提高救治率而贡献力量,每当看到重症患者逐渐转危为安,轻症患者顺利出院,所有人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2月19日晚上12点多,但我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夜班值班医生在微信工作群中发出会诊消息,有个85岁的老奶奶当晚出现了心率、血压不稳定的紧急情况。该患者自从收住院后,病情属于极危重型,就在前一天夜间,麻醉科的吕建瑞主任医师才冒着极高的传染风险对她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因为患者病情拖得比较久,年龄又大,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经过医疗队远程会诊后,各位教授推测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炎症风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血压心率极其不稳定。看到群里不断发出的会诊信息后,我也不由得着急起来,同时也在考虑这种情况下如何用药。
这时我突然接到医疗队领队巩守平书记打来的电话,巩书记说:“小蒋,35床病情不稳定,队里现在派你去医院增援,你多长时间能准备好?”听到书记的指示,我没有多想,立即回答:“没问题,10分钟下楼”。当我最快速度穿好衣服,立即飞奔下楼与司机会合,告诉司机:“师傅,尽快送我到医院,有个病人情况危急”。司机师傅一路飞奔,武汉因为封城,路上本没有多少车辆,现在又是半夜,寂静的路上更是只有我们一辆车在飞驰。我知道自己作为心内科医生,领导把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仅仅是一名医疗队员,更是代表心内科前去增援。
平常20多分钟的路程,司机师傅10来分钟就赶到了。我一路小跑到科室后,按照流程尽快穿好防护服,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患者多耽误一分钟。因为心里清楚要去看的是气管插管的病人,病房空气里肯定弥漫着大量的新冠病毒,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自己还是特意在防护服外面额外增加了一层隔离衣。换好衣服后直奔患者病床前,看到病人心电监护提示宽QRS波,心室率150次/分,这个时候到底是室速还是差传性传导,模拟导联不能分辨,于是立即推来心电图机。由于身着笨拙的防护服、透过防护眼镜厚重的雾气和防护面屏,平常操作简单的心电图检查也变得异常困难。费力地完成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果然是室速,当血压尚可,请示巩守平书记和高登峰教授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同时准备除颤仪紧急备用。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多久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得非常不稳定,通过与办公区的白郑海医生通过对讲机紧急呼叫,一条条医嘱不断下达,反复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并给予补液、补白蛋白、补钾、复查血气等治疗。一系列操作后,病人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后,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血气等各项指标也趋于好转,所有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们才长出了一口气,此刻护目镜里已经都是水珠,防护服里也几乎湿透了,这时时针已经快指向凌晨4点了。
作为一名心内科介入医生,在科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急性心梗的病人,每每通过自己争分夺秒给病人开通闭塞的血管,从死神手里抢人之时,似乎“失去了知觉”一样,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飞逝。当术后脱下沉重的铅衣,手术衣上早已是被汗渍浸湿的痕迹,虽然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幸福。我的好几位挚友目前也勇敢的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工作中也都是汗水与喜悦交织,每个医生都是如此矛盾的存在着,只有当看到患者抢救成功转危为安时,才会感到幸福四溢,或许这就是信念与大爱之心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