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四月春暖花开,正在大家感受明媚春光之时,手足口病也进入了多发季节。2015年4月15日下午5点钟,感染疾病科来了位1岁8个月的小男孩,异常的哭闹,让病房变得紧张而忙碌起来。赵文学副主任医师立刻带领治疗组的医务人员,向患儿家长详细询问了病史,又进行了细致的查体,发现患儿体温38.5度,心率最高达160次/分,虽然仅有双手及口腔上颌一些散在的暗红色小丘疹,身体其他部位并未出现多数皮疹,但肢体抖动非常明显,1分钟多达7-8次。结合发热、皮疹、门诊检查手足口病病毒EV71型-IgM抗体阳性,尤其是易惊、安静状态下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表现,手足口病重症诊断明确且提示神经系统已受到损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救治,阻断病情进展,将进入心肺功能衰竭期,死亡的风险极大,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病情进展极为迅速。赵文学副教授立刻与治疗组按危重症病例制定治疗方案(抗病毒、抗感染、脱脑水肿、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护士长为保证治疗的及时顺利,避免患儿的痛苦,与儿科进行沟通协作,共同为壮壮建立了静脉通路,诊疗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恰逢交接班时间,白班、夜班、一线、二线、住院总医师均与治疗组充分了解病情并至病房细心查看患儿,保证治疗的无缝隙链接,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追问病史,孩子小名叫壮壮,来自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曹村,来医院的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度,发热前解稀糊状便2次,没有寒战,没有咳嗽、咳痰,没有呕吐的症状。但壮壮家人随后发现其双手和口腔出现了一些散在的、红色小疱疹;发热用降温贴虽可降到37.5度但仍间断的出现体温的反复升高。发热的第2天壮壮出现了不想吃饭,精神差,易惊和双下肢不自觉的抖动,行走不稳的情况,于此其家长将患儿带到了交大二院感染科。在治疗组缜密的治疗方案及各级医护人员的配合治疗下,小壮壮在入院后12小时,精神及食纳情况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心率下降至120次/分左右,安静状态下异常的肢体抖动消失,危急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小壮壮已转危为安了。目前小壮壮在感染科进行后续的巩固治疗。
感染科主任党双锁教授指出,春季也是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及肠道传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党双锁主任提醒各位家长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建议各位家长:1.按时到防疫站给孩子接种相关疫苗;2.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家长及其孩子都要做到讲卫生、勤洗手;4.孩子的奶具、玩具及其他生活用品要勤清洗和消毒;5.孩子的粪便等排泄物要及时清理;6.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